冀有泉笔尖下的胡杨

2021-07-10 09:44   来源: 电商观察网

       作者: 范  凌

有一部风糜世界的电视片,片名叫作《舌尖上的美食》。其实,这部片子之所以能如此火爆,是因为她展示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让我脑海中不由浮现出能与之媲美的另一部作品《冀有泉笔尖下的胡杨》,虽然她目前还没有被拍成电视片,但丝毫不影响她的广泛传播,一幅幅大壮大美的胡杨,在中国、在世界、在联合国总部被欣赏、被赞美、被传扬,透过画作,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风骨,成为鼓舞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走向未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胡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她主要生长在极度干旱的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围,这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东西长一干多公里,南北也有四五百公里,与大长江三角洲沪苏浙皖的面积相当,是仅次于非洲撒哈拉的特大沙漠。这里干旱少雨,最多时不到一百毫升,最少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塔克拉玛干在维语中是“进得来出不去”的意思,所以又被称作“死亡之海”。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玛干最神秘也最有诱惑力,而神奇之一就是在这样一块死亡之地上竟然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胡杨。她不怕蒸,不怕晒,不怕烤,零上四十度的烈日高温下头不昏,眼不花,娇艳四放;她也不怕风,不怕雪,不怕冰,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和沙尘暴面前,眼不眨,腰不弯,巍然屹立。就是死了,也死得有尊严,死而不倒;就是倒了,也倒得有骨气,倒而不朽。正是她,给死亡之海注入了生命之魂,维族人民称她是“最美丽的树”,蒙古族人民称她是“英雄树”。更可贵的是,千百年来,任凭苍松翠柏,腊梅雪莲舒枝展叶,争相斗艳,举世瞩目,誉满天下,胡杨却以不可想象不可思议的低调谦虚,默默无闻,不露圭角。

但是,胡杨自有胡杨的性格,一干年不死,吸纳日月精华;死了一千年不倒,撑起天山骨架;倒了一千年不杇,魂魄护佑华夏。这种独有的经历,使她有足够的定力和耐心等待领悟和识赏她的人来揭开面纱。

她终于等来了!

1998年秋天,刚刚从抗洪前线慰问归来的冀有泉到新疆旅行,在大漠深处见到了胡杨,这个穿军装的东北大汉一下子就被胡杨勾住了魂。他仰望着茂密的绿叶,抚摸着伤痕累累的躯干,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仿佛听到了胡杨的呼唤:“你为什么现在才来呀?”从此,胡杨成了他永恒的情人和心心相印的战友。

冀有泉对胡杨一见钟情不是偶然的。他出生在吉林通化的一个山村,这里曾是抗联勇士的秘密营地,在这片热土上,勇士们曾经以胡杨般的毅力,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战斗了14年。直到现在,东北抗联纪念馆仍座落在通化市,以抗联英雄名字命名的靖宇县、尚志市,仍让这里的人民倍感殊荣。冀有泉是听着抗联英雄故事长大的,他的血脉中流淌着精忠报国的热血。16岁那年,冀有泉怀着一腔热忱参军入伍,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成为一名优秀战士,破格提干,部队考虑到他入伍前曾在鲁迅美术中学学习,有美术特长,保送他到中央美术学院深造,从此,他走上了艺术报国的道路。在画胡杨之前,他曾以十年时间攻关冰雪,创作的《抗联勇士》等一批反映白山黑水、冰天雪地的作品引起轰动,一时洛阳纸贵,《解放军报》称他为“全军冰雪第一人”。也正是这些经历,使这位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军旅画家下决心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胡杨,不仅要用手中的笔画出胡杨的形,胡杨的貌,还要用毕生的精力追寻胡杨的魂,胡杨的精神,让胡杨走出大漠,走出低调,让胡杨精神随同作品传通四方,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伟大动力。

于是,冀有泉开始了一趟趟的新疆之行。20多年来,他已经记不清究竟来了多少次。春天来过,为的是观胡杨的花;夏天来过,为的是观胡杨的绿;秋天来过,为的是观胡杨的黄;冬天来过,为的是观胡杨的一身冰霜。他甚至熟悉林中每一棵树,给他们起了只有他才知道的名字。但实际上,这一趟趟的观摩与写生不是浪漫之旅,而是生命的冒险。夏天的胡杨林隐藏着数不清的蚊子,咬得他脸上手上至今还有褪不掉的斑点;冬天和春天的大漠最可怕的是沙尘暴,真的是天昏地喑,一片混沌,好几次,冀有泉与伙伴和后方失去了联系,是救援人员把他救了回来。胡杨林还有一个可怕的敌人是积累了几千年的落叶和尘埃,这是温柔的陷阱,一脚踩下去,人立刻陷到半腰,一团特殊气味的气浪随之腾空而起,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有时还会造成全身过敏。可以说,在密林深处每走一步都是与死神接吻,有的地方连当地的向导都不敢陪他入林,而冀有泉义无反顾,非要找到最古老最原始的树,看到最神秘最美丽的景色。一次,他的腿在林中写生时肌肉拉伤,腿肿的穿不上裤子,医生要他卧床休息,他找了一条最肥的裤子,让人扶着又走进了树林。目睹此景,大家都被他的血性所感动,称他为“胡杨疯”,冀有泉笑着说,“我不是胡杨疯,我是胡杨附体,有了胡杨魂,所以才有使不完的劲!”

正是在与胡杨一次次的亲密接触中,冀有泉脑海中的胡杨越来越栩栩如生,越来越英姿勃勃,越来越苍劲挺拔。他不断思考,如何能让观众在作品中看出“三千岁”与“一岁”、“十岁”、“百岁”植物的不同?如何让观众透过画面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博大精深?如何让观众从作品中汲取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精神力量?

冀有泉以大漠探险的精神开始了创新的攻关。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冀有泉笔下的胡杨画了一幅又一幅,撕了一幅又一幅,以至于院里收废品的小伙子都知道,每周末必须上楼把冀老师家摞的一人高的胡杨废稿清理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次的探索之中,冀有泉为胡杨量身定做的构图、墨法、笔法日渐成熟,形成了胡杨画作的独特风彩!

冀有泉首先在胡杨的构图上推陈出新。远虚近实,远处虚写,近处则老干遒劲、倔强挺拔,新枝繁茂、生机盎然;疏密相间,密处大漠狂风难穿透,疏处沙漠之舟任纵横;动静结合,静可悟“三千岁”凝视山河大地,动可观飞禽走兽盘旋跳跃。这种大幅度反转对比的构图,让观众感悟人类只是过客,时间才是见证,唯有胡杨与岁月同在,与长城万古,想起汉唐那些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句,爱国主义的豪情油然而生!

冀有泉的墨法也颇为新奇。他发现,单纯的由淡至浓,层层积累,干墨皱擦不仅不足以表现胡杨的形,最重要的是难以表现胡杨的魂。在反复试验中,他跳出前人的窠臼,大胆用浓墨重墨表现胡杨,在毛笔上直接将墨汁的浓淡调节好,将墨色的层次感一笔划出,不仅突破了墨的“五彩”、创出了“七彩”、“八彩”、“九彩”,而且收到了五光十色、流光溢彩的艺术效果。他创造的“驳墨法”和“飞白弹点法”,更是将胡杨“三千岁”的沉雄悲壮、落寞年华的大壮大美、永不言败的风骨表现得淋漓尽致,激人奋进。

冀有泉在笔法上也有很多新技。作为一名军人,特别是一名部队单位主要指挥员,笔在他手里就是刀、就是剑、就是枪、就是炮,自然也有了军人的血性和果敢。看冀有泉画胡杨,有一种快感和亢奋,他的笔时而直插,时而侧扫,时而匍匐前进,时而滚动跳跃,一枝笔用得出神入化,将胡杨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处疤痕表现得神灵活现。在画卷面前,冀有泉就是一名横刀立马的大将军,打得干脆利索,大开大合,酣畅淋漓,使整幅作品充满了顶天立地、舍我其谁的豪情和霸气。

2011年,在大漠重镇轮台县的胡杨公园,冀有泉的“大漠胡杨 民族之魂”隆重开展,观众在林与画之间狂奔穿梭,对比欣赏,发自内心的欢呼赞叹冀有泉的神来之笔。既表达了对胡杨和胡杨精神的崇敬,也表达了对浑身上下挥发着胡杨精神的军旅画家的崇敬。20多年来,冀有泉画展办到五洲,画作传遍四海,笔尖下的胡杨风糜全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最多的一个词是“精神”,因为她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法宝,也是中华民族再创辉煌的法宝。在总书记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发扬光大的几十种精神中,有以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命名的精神,有以伟大的历史人物命名的精神,有以英雄地名命名的精神,而以植物命名的精神却只有“胡杨精神”,这是胡杨的光荣,也是所有爱胡杨、学胡杨、争当胡杨人的光荣。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徐悲鸿的马给我们速度,李可染的牛给我们力量,张大千的山水给我们自豪,董寿平的梅花给我们高洁,而冀有泉的胡杨则给了我们坚毅和勇气,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风骨凛凛,勇往直前,这就是笔尖上的胡杨的巨大魅力!

备注:范凌简介

历任北京军区某部指导员、干事。1990年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办公厅秘书局副局长。1997年任武警山东总队政治部主任(正师职),1999年任武警黄金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2005年任武警交通指挥部副政委,2006年任武警水电指挥部政治部主任,2007年7月晋升为武警少将警衔。

曾主编《决战唐家山》、《一代英杰》等专著,在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小说多篇。 

兼职担任中国长城书画家协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李编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电商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