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助听器打破传统市场垄断僵局,老牌企业新声科技如何抓住风口?

2024-03-05 16:58   来源: 电商观察网

      “很多人对助听器‘越戴越聋’的认知是错误的,助听器是正规的医疗器械产品,受到国家法规监管。同时,助听器是需要每天都佩戴的,但部分人群没能做到,也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在助听器行业扎根30余年,余仕湖深知,我国听力健康科普、助听器市场教育远远不足。这是全社会的“功课”。听力损失正影响着国内超2亿人口,其中7000多万人为中度及以上听力障碍,需采取干预措施,但我国助听器渗透率仅5%。同时,五大跨国巨头抢占我国传统助听器市场,以丰富的产品矩阵、完善的线下渠道建立了高进入壁垒。而落到应用层面,由于进口助听器定价较高,且航母难掉头,在新技术应用及产品设计创新上进展较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普及。

      为让更多人用上助听器、听得更好,基于多年助听器研发制造经验,余仕湖在2004年正式创办新声科技。回顾公司成立的20年,他谈到:“其实助听器核心的技术并没有太大变化,更多是数字技术的引入及产品形态的多样化发展。”新声科技便是在持续突破核心技术的基础上,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开发更智能的数字助听器产品,推动远程验配模式发展。

      发展至今,新声科技取得了ISO13485、欧盟CE、美国FDA、中国NMPA等多项国内外医疗器械认证,产品已成功进入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年间,公司累计产销助听器超1000万台。


助听器行业数字化转型,

新零售赛道发展迅速

      助听器市场需求巨大。《世界听力报告》提出,到2050年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都将存在听力损失问题。伴随助听器相关法规逐渐完善,助听器市场走向规范化,但我国助听器普及率相较于美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一方面,是由于听障人群对听力损失的认知不足,相较于视力、牙齿,听力损害多发于老年人,这部分人群对生理机能下降的感知较迟缓,其危害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助听器市场教育不足,用户佩戴的主动性及依从性不高。

      此外,助听器价格、产品设计等都是阻碍助听器推广的因素。在传统助听器市场,产品向着声音识别提取技术优化、外观设计改进等方向发展,销售渠道仍是线下专业机构、医院等为主,高度依赖线下服务。但市场趋于集中,5大跨国巨头占领了90%的份额,在线下渠道层面也实现了先发。

      传统助听器需要面对面的服务,产品面向专业机构,由专业人士帮助患者去验配,在此后的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反复调整。线下服务的可及性低一直是传统助听器的痛点。而数字助听器可将评估、调试等线下服务转移至线上,部分功能强大的数字助听器还支持远程验配,且通过线上服务、线下支持的新零售模式,可大大提高服务的可及性。

      随着助听器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产品向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远程验配技术完善,线上零售的渠道正在被开拓。新入局的国产企业另辟蹊径,选择新零售赛道,通过线上渠道开展市场教育,挖掘潜在用户。

      同时,通信、电子行业的龙头企业也陆续加入助听器新零售赛道,如2022年科大讯飞发布讯飞智能助听器,腾讯天籁实验室携手国产助听器厂商开发可远程验配的智能助听器。蓝牙技术的发展、数字生态的搭建,让数字化助听器向着更方便易用的方向转型,从而推动新零售助听器赛道迅速发展。

      因此,余仕湖认为:“5大海外品牌占领90%的助听器市场,这个说法已经过时了。”新声科技也在顺势而为,在突破助听器核心技术壁垒、加速专业级产品取证的同时,大力发展数字助听器,率先实现了多项新技术的突破性应用。


突破助听器核心算法工艺,

自主开发充电技术及验配系统

      作为声学、电子学、听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助听器涉及的不只是声音的处理。国内声学、通信研究基础深厚,但要将其应用于助听器,在工艺上存在较高壁垒。助听器需满足体积小、功耗低,在此基础上提高计算速度及声音识别率,并适应不同的环境,此外还需佩戴舒适。这考验企业的系统整合能力及工艺制造能力,需要声学、半导体、微电子、计算机等领域的工程师协作。

      新声科技在助听器领域已深耕多年,在核心技术及工艺设计层面有较大优势,拥有超70项国家专利,且积累了丰富的产品转化经验。公司创始人余仕湖是工程学硕士出身,在助听器行业已深耕超30年,曾在国际知名助听器企业的中国制造中心担任负责人,目前是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并多次参与国家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及讨论。

      具体而言,助听器的芯片、算法及工艺的优化,是其壁垒所在。助听器的声音处理算法包含收集、提取、放大等功能,且在不同的场景中对声音的处理也不同。而且,由于汉语与外语的发音差异,在语言处理上也存在差异。新声科技自2014年起自研助听器语音增强sw算法,优化言语处理、降噪和听能。

      同时,新声科技在业内开创了可充电助听器的发展道路,公司在2013年推出了业内首台锂电充电助听器,并在此后利用公司自有的EZCharge充电技术不断优化迭代。2023年,公司的助听器产品入耳后的电池续航时间已达到23小时。此外,新声科技正在开发自有芯片。

      在传统助听器领域,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新声科技推出了多款定制化、可编程的专业助听器,在产品结构及技术参数上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新零售赛道上,新声科技陆续突破无线传输、远程验配、个性化定制等技术,致力于实现更傻瓜式的操作、更精细化的设计、更舒适的佩戴体验、更智能化的控制系统。

      余仕湖提到:“新零售助听器产品的开发流程、营销模式等与传统助听器不同,讲究多功能性,需融入互联网生态中。”2017年,公司推出了国内首款支持APP听力测试与自我验配的助听器,自主开发的APP远程验配技术已应用于全球超20个品牌助听器。同时,2020年新声科技率先发布支持同步远程验配功能的APP系统。公司基于“互联网+智能服务”的模式,以移动端应用为入口,实现听力自我检测、助听器选配及远程专家调试服务。

      总的来看,新声科技的助听器产品形式多样,涵盖专业定制、即买即戴、蓝牙助听器、APP智能助听器等多种类型,产品型号多达100余款。在产品性能及客户体验与进口产品接近的情况下,新声科技的售价仅是后者的三分之一。公司的产品成功出口海外,在欧美开展线上销售,并曾获得美国新零售销售冠军。


新零售助听器赛道仍待规范化,

新声坚持高标准及技术引进

      目前,新零售助听器从数字化向着智能化发展,在产品性能及远程个性化服务层面,可与传统助听器“媲美”。但用户端的接受度仍不高,主要在于听力损失的绝大部分人群是老年人,他们对数字技术及远程服务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有限,同时线上服务流程及标准化也有待改进。此外,助听器产品质量及性能参差,仍待进一步规范化。

      新声科技致力于开发专业高标准的助听器产品,已获多国市场准入,产品质量得到验证。同时公司积极引进新技术,与芯片、硬件、算法等领域的前沿企业及科研机构紧密合作,保持公司的领先优势。

      全球范围内,美国率先从法规层面设立了OTC助听器的门类,这是一种新型助听器,无需听力测试或线下验配,可直接在药房、超市或网上购买,用户自行调配。2022年10月,美国FDA非处方助听器法案正式生效,进一步推动OTC助听器在美国市场的增长及规范化发展。OTC助听器并不只是服务模式的改变,还涉及产品参数的调整、长期稳定性的提升,且对生产制造要求严格。

      全球范围内能开发OTC助听器的企业并不多,且跨国助听器巨头并未重押该赛道,因此这是创新企业的一大突破口,索尼、惠普等企业也在跨界发展。新声科技旗下有多款产品都符合OTC助听器的法规,可在美国柜台及网络上销售。

      面向国内助听器市场,新声科技的定位是以助听器产品开发为主的工厂型企业。团队鼓励“线上+线下”融合的商业模式,也在搭建“互联网+零售平台+线下体验中心”的综合渠道。但线下并不是公司发展的重点,搭建线下渠道的核心目的是为让技术人员更直接地面向用户、收集反馈。

      同时针对目标客户的选择,新声科技当前的重点服务客户群仍是听力损失高发的老年群体。但余仕湖也提到:“我们强烈建议儿童助听器入院。相较于老年听力损失人群而言,儿童的自主性更差,难以感知及告知真实的声音体验,需要专业的设备去做严格的检查,同时需要专业医生联合听力学家一同帮助改善听力损失问题。”


写在最后

      历经20年的发展,新声科技已从助听器市场的“新生”成长为一家让众多听障人群重获“新声”的老牌企业。公司产品线持续扩张,产品形态多样化发展,2023年推出了围脖形态的助听器。同时,公司陆续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制造·隐形冠军”企业,技术实力、市场地位获官方认可。再者,新声科技的公益脚步也从未停止,近年来开展多项公益活动,持续向听障人群捐赠助听器产品。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听力损失人群不断增长、人民消费水平提高,助听器市场将持续扩张。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下,新声科技将持续开发更智能化、傻瓜式的助听器。同时,助听器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待挖掘,需要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共同推动市场教育。新声科技作为赛道领跑者,也将加强与各方角色的协同,提高听障人群认知及治疗规范性,从根本上推动改善听力健康。


责任编辑:刘明德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电商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